1、贵州主要的旅游景点:万峰林、赤水风景名胜区、贵州双乳峰景区、织金洞、红枫湖、荔波樟江、黄果树瀑布等。
2、贵州地形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,境内地势西高东低,自中部向北、东、南三面倾斜,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。
3、贵州高原山地居多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说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:高原、山地、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,其中92.5%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。
5、境内山脉众多,重峦叠嶂,绵延纵横,山高谷深。
6、北部有大娄山,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,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;中南部苗岭横亘,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;东北境有武陵山,由湘蜿蜒入黔,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;西部高耸乌蒙山,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.6米,为贵州境内最高点。
7、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,海拔为147.8米,为境内最低点。
8、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。
9、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,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.9 %,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,形态类型齐全,地域分布明显,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。
10、贵州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
11、气温变化小,冬暖夏凉,气候宜人。
12、2002年,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.8℃,比上年提高0.3℃。
13、从全省看,通常最冷月(1月)平均 气温多在3℃~6℃,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;最热月(7月)平均气温一般是22℃~25℃,为典型夏凉地区。
14、降水较多,雨季明显,阴天多,日照少。
15、2002年,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,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,为1480毫米;最少的是毕节市,为687.9毫米。
16、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。
17、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,常年相对湿度在70%以上。
18、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,贵州气候呈多样性,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
19、另外,气候不稳定,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,干旱、秋风、凌冻、冰雹等频度大,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。
20、贵州水文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,有6 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,是长江、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。
21、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、中部向北、东、南三面分流。
22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,以北属长江流域,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,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.1%,主要河流有乌江、赤水河、清水江、洪州河、舞阳河、锦江、松桃河、松坎河、牛栏江、横江等。
23、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,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 ,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35.0,主要河流有南盘江、北盘江、红水河、都柳江、打狗河等。
24、贵州民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,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,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、苗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仡佬族、水族、回族、白族、瑶族、壮族、畲族、毛南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仫佬族、羌族等18个民族。
25、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(2191.17万,占62.2%)、苗族(429.99万,占12.2%)、布依族(279.82万,占7.9%)、侗族(162.86万,占4.6%)、土家族(143.03万,占4.1%)、彝族(84.36万人,占2.4%)、仡佬族(55.9万,占1.6%)、水族(36.97万,占1.0%)、白族(18.74万,占0.53%)和回族(16.87万,占0.5%)。
26、2009年末,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%。
27、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、11个民族自治县,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30%,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6个,占全省的52.3%;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.78万平方公里,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.5%。
28、还有253个民族乡。
29、千百年来,各民族和睦相处,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。
30、美食文化贵州菜又称黔菜,由贵阳菜、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。
31、在明朝初期,贵州菜已趋于成熟,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。
32、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。
33、贵州有“三天不吃酸、走路打蹿蹿”的民谣。
34、酸菜家家腌制,食之开胃消食。
35、酸汤则有爽口提神、杀菌消毒、去油腻化脂肪、健脾防结石的功效。
36、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、白菜、卷心菜等。
37、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、鱼类酸、肉类酸、米类酸等,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中公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